堂哥家的变迁
裕安是农业大区,农村人口80万。改革开放之初,农业最弱、农村最差、农民最穷。
我家世居农村,近年来,通过我几个堂哥家的变迁,我对裕安新农村发展的日新月异感同身受。
堂哥家在顺河镇三塘村,离城里也就30多公里。
5年前,堂哥女儿结婚时我们去过一次。
车一离开“六单”公路就进入了满是污泥积水的“水泥”路“郭顺路”,雨已停了几天,车子仍像在沼泽里跋涉。
堂哥家离机耕路也就几十米远,下了车黄泥一陷多深,雨靴陷掉了几次。
堂哥是三叔的儿子,三叔解放前是家乡远近闻名的“豆腐匠”,辛辛苦苦攒了点家业,解放后评成分评成了“地主”,从此家里人就抬不起头。
三叔的三个儿子虽个个人高马大,一表人才,可一个大字不识,住着几间祖上留下的破旧土墙草房,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,都打着光棍。
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家乡的田地承包到户,三个堂哥凭着一身干劲,年年余粮满仓,日子逐渐过的殷实了,在社会上也不受人歧视了。
可大堂哥、二堂哥早过了结婚的最佳年龄,在好心人的撮合下都娶了山里的妻子,大堂嫂腿有残疾和严重的风湿病,二嫂说话不清……
车子在宽阔大“六单”快速通道上行驶,两旁一栋连一栋的农家小楼掩映在绿树中。
不一会就到了顺河街道,离开主干道,原先的“水泥”路已成了笔直的水泥公路,去堂哥家的“黄泥”路也变成了“村村通”水泥路。
二堂侄早在路边等我们。
车子开到一幢两层小洋楼旁,堂侄叫停车,“这就到家了”。
我看着二哥家的二层小楼,式样比城里的还洋气。家里“村村通”数字电视、音响、冰箱、电脑一应俱全。
走廊上放着摩托车,院落里停着小汽车、农用车和“小手扶”。
小楼的东边是口鱼塘,还有大哥、小哥家的两幢小楼,其它三面都是绿油油的庄稼、树林,环境美极了。
大哥讲他的小儿子已上了大学,政府每年解决5000元助学贷款。
大嫂这几年身体差,每年“新农合”都给报销几千元医药费,家里压力不算太大。
二哥兴奋地说:“现在国家政策好,种田不交税、种粮给补贴、买车给补助、家电下乡来、村村水泥路、灌渠田头修、上学不交费、看病有医保、养老有保险,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”。
是呀,这些年裕安农村真是有了日新月异的巨变。
建成蔬菜、防汛、旅游、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快速通道200公里,农村集镇开放100万平方米,村村通公路1000余公里,基本形成40种城乡交通圈。
民生工程投资年年增加,农民人均纯收入遂年递增,“新农合”、“低保”全覆盖。
广大农民也从守地的农夫,到外出打工的农民工,到包工包料的老板,再到发达后回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,他们走出了一条自我改变的致富之路。
美丽裕安我的家,喜逢盛世绽繁华。
科学发展创大业,万众一心奔小康。 |